他说,现在网上各种“大流量卡”、“低价流量卡”特别多,本来是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的“携号转网”,现在反而成了运营商之间打价格战、恶性竞争的工具。甚至还有很多不合规、不正当的操作,也集中在携号转网上出现。
这番话一出,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携号转网到底是在服务用户,还是在扰乱市场?
携号转网刚推出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是个好消息,不用换号码也能换运营商,选个更便宜、更快的服务,多好啊?可结果呢?有些平台开始疯狂打广告,“0月租”、“19元100G”,噱头一个比一个猛。
像我现在就是用的两张电信的卡,一张是5块钱的保号套餐,另外一张是月租29的流量卡,还是在网上办的。
你可能绝对想不到我“2897”这张电信卡的月租费用是多少,现在想想,真的感觉自己像个大冤种……
这张卡当初是冲着家里装宽带才办的,,一开始月租129块,说好是300M的网速。结果用了没多久,就频繁断网、卡顿。
我打了个报修电话,电信的人上门看了看,说我的设备不行,得换台专用的光猫,然后网速能升级到500M。听起来不错吧?换了之后确实好了一阵子,但月租也莫名其妙地涨了20块,变成了149。
过了两年,电信又说可以“免费置换WiFi设备”,我就去营业厅领了个新的路由器回来。当时他们还承诺:“每月多交20块钱,后面会返还。”
好,我相信了,又加了钱。前一年多确实每月有点返现,还挺开心,以为捡了个便宜。
结果呢?返着返着突然就不返了,啥通知都没有。我的月租却一直保持着169元,从2023年开始,电信也没再说啥提速了,宽带开始各种拉胯,卡得不行。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真的是“自愿”掉进了一个层层加码的套餐陷阱。原本只是想装个宽带,结果越用越贵,问题还越来越多。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实在是看不下去那169的月租,太离谱了。刚好家里那个融合宽带的合约也到期了,我就直接跑到电信营业厅,要求降成最便宜的套餐。
最后选了个5块钱的保号套餐,算是给自己省点血汗钱了。要不是因为这个号绑定了太多东西,真的想直接弃了算了。
顺便我还问了下流量卡的事儿,结果营业厅推荐的那几个不是贵、就是流量太少,根本不够用。我就想着,还是网上看看有没有靠谱的大流量卡吧。
我当时找了个看起来很不错的联通套餐,月租只要29块,比之前的169直接少了100多,一办好就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仿佛从电信的“天价合约”里解脱出来了。
当时还在心里感叹:我之前到底图了点啥?多交那么多钱给电信,简直是交了个寂寞!
这张联通卡虽然月租便宜、宣传流量也多,但网速是真的慢!慢到什么程度?慢到我有时候刷个网页都像在加载PPT。
网上不是有人说这种低价卡会限速嘛,我还觉得是谣言,结果自己一用,哇,才知道什么叫“理论流量很丰满,实际速度很骨感”。
最后再说说移动,其实早十多年前我就用过他们的号码了。那时候网上都说:“移动信号好,山上都能打电话!”我也信了,觉着听上去就很有保障,就办了个号。
结果呢?还真是“看信号塔不看运营商”——你老家旁边有没有塔,才是王道。我老家附近偏偏就是一座联通的信号塔,所以每次夏天回去,我的移动卡信号永远只有一格两格,断断续续的。反倒是姥爷的联通卡,信号满格、稳得很,真是啪啪打脸。
再说现在的情况,我把那张电信的融合宽带卡降到了5块钱的保号套餐,就改用了现在这张在网上买的移动宽带,三年才五百多,300M看着挺划算对吧?
但用了才发现,便宜没好货,是真的有道理。虽然价格实惠,网速也写着不低,但平时刷视频、打游戏、甚至自个儿开个网页,还是会有卡顿的情况。比起以前电信宽带偶尔掉线那会儿还不至于,现在这移动宽带是真PG·电子不如当初了。
有时候我就纳闷了,为啥我每年都折腾一次运营商,最后不是钱花多了就是体验差了,到底是我在选套餐,还是套餐在玩我?
现在再回头看这趟“运营商折腾之路”,真是五味杂陈。从一开始的“挑一家靠谱的”,到后来的“谁便宜先换谁”,再到最后发现——不管换谁,套路都差不太多。
携号转网本来是个好东西,给了我们选择权,也倒逼运营商提升服务。但现实却有点走偏了,从“良币驱逐劣币”变成了“劣币倒逼良币”。各家为了抢用户,疯狂用“低价”“大流量”来吸引眼球,可背后藏着的套路,才是真正让消费者崩溃的东西。
其实说到底,携号转网最大的意义,不是让我们换运营商,而是真正把选择权交到了用户手上。以前换号成本太高,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忍着贵、忍着慢、忍着各种不合理。
现在好了,号码可以保留,不满意就换,这是技术进步,也是服务意识的提升。也正因如此,运营商也开始意识到,不把服务做好、把资费做透明,用户真的会走。
当然,携号转网不是万能的,它也可能带来套路、带来混乱,甚至让人更迷茫。但至少,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用脚投票,去追求更快、更稳、更实惠的服务。
未来也许还会继续折腾下去,毕竟选套餐就像谈恋爱,不合适就分开,找到了合适的才安心。希望我们都能在一次次“转网”的过程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一张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