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合作多年,今天能坐在这里深入聊聊,特别难得。先替读者问个直观的问题:,这个跨界背后有什么特别的观察?毕竟广告技术和投行,听起来像是两个世界。
Adam:确实有不少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在投行的15年里,我主要关注科技、媒体和电信领域的并购,见过太多广告技术公司的起起落落。但LoopMe最吸引我的,是它把“品牌广告效果可量化”这个行业痛点,当成了核心命题。当时和创始人Stephen Upstone聊完,我意识到他们不是在做一个普通的广告平台——而是想用AI重构品牌营销的逻辑,这比单纯做交易有意思多了,所以我决定加入。
Ivy:这个切入点很关键。毕竟直到现在,很多中国出海品牌还在困扰:花在品牌广告上的钱像扔进了黑箱,认知度、偏好度这些指标太虚,远不如GMV来得实在。LoopMe去年收购Chartboost时,业内不少人觉得是押注CTV的风口,但现在回头看,似乎不止于此?
Adam:收购Chartboost确实有对CTV趋势的判断,但更深层的逻辑是“流量闭环”。Chartboost在移动开发者生态里深耕了十几年,像Zynga这些顶级游戏公司都是它的客户,这意味着我们能直接触达最优质的移动端流量。
此次收购后,我们看到了ChartboostSDK的对接量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更多的优质流量将大大提升LoopMe品牌投放平台的效果。而且Chartboost带来了专业的移动应用团队、顶尖技术和庞大的开发者网络,这些都能直接提升LoopMe的产品和服务能力。
简单说,以前品牌广告主和开发者是“两条平行线”,现在通过我们的平台能真正咬合起来。
举个具体的例子:收购后,LoopMe带来的品牌广告预算已经占到Chartboost开发者总收入的15%-20%,而且全是增量收入。这意味着开发者不用再为流量变现发愁,获得更多新的预算来源,品牌主也能精准触达高参与度的移动用户,形成了正向循环。
Ivy:精准触达,这确实是广告主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还有一个话题广告主们也总是在讨论,那就是关于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的平衡,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品牌的痛点,传统品牌广告的“品牌价值”,比如认知度、偏好度…很难像GMV一样量化。我们知道LoopMe一直是专注于品牌广告解决方案,但LPG电子官方平台oopMe说能“优化品牌ROI”,传统品牌广告的效果像雾里看花,你们是怎么把它变“透明”的?
首先我们需要认清楚的是,一个广告投放下去,并不是触达到了就可以了,用户会对这条广告产生不同的反应,也就是我们说的情绪,情绪可能是积极正向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如果受众第一次接触到广告时情绪已经是负面的了,那么我们继续给TA投放,只能让品牌在这位消费者眼中的印象更不好。所以品牌真正要抓住的是那些初次观看就有正向情绪的人,并且扩大这类人群。
怎么找到他们?我们会提供从用户定向到实时优化的产品套件PurchaseLoop。
首先,在广告上线前LoopMe会发放线上调研问卷找到市场目标人群,通过问卷反馈内容进行机器学习和扩容。之后我们会帮助广告主生成广告创意,匹配最优广告版位与营销目标;最后,基于不同目标开启广告投放,通过实时品牌调研问卷正反馈结果优化定向受众,识别扩充优质用户画像,进一步优化用户喜爱度和购买意向。当品牌增长指标低于行业基准时,PurchaseLoop系统会自动增加广告曝光量,动态优化,直到达成预设目标。就像给品牌广告装了个“自动驾驶系统”,既保证方向不偏,又能实时修正路线。
由此可见,LoopMe始终为品牌广告主提供可视化的品牌增长,这就让目标追踪更落地了,增长是可以看得见的。
Ivy:听起来很有诱惑力,但有个疑问,品牌长期价值,比如用户对品牌的情感认同,往往需要时间沉淀,实时优化会不会牺牲长期价值,只追求短期效果?
Adam:这是个很好的问题。“PurchaseLoop Brand”在实时AI优化提升购买意向的过程中会平衡“效果量化”与“品牌长期价值”。
我们专利的AI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消费者情绪并清晰地呈现广告活动效果。同时,借助机器学习模型,智能AI优化能够实时调整,提升品牌认知度、考虑度和购买意图。
PurchaseLoop产品套件还能帮助品牌和代理商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改进媒体投放和优化。这些有用的信息都会汇总到一个随时能看、不断更新的操作后台里,这样就能清楚知道钱花在哪儿更值,少浪费冤枉钱,把投入的回报做到最大。
目标很明确:让更多人想买这款手机(这是短期效果),同时也让更多人喜欢摩托罗拉这个品牌(长期价值)。具体怎么做?
做有意思的广告——用AR技术让大家能在手机上选不同颜色的手机,增加互动感;
结果是摩托罗拉手机的购买意向提升了28%,这就是能算清的短期效果,而且因为年轻人觉得这广告新鲜、互动起来有意思,对摩托罗拉的好感也多了,相当于给品牌攒了长期的人气。
Ivy:这个案例很有说服力。但要做到这么精细的追踪,背后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撑吧?LoopMe的用户数据规模到底有多大?
Adam:目前我们连接了全球20亿台设备,每年完成3000亿次每日广告请求,仅美国就覆盖了9000万个家庭。LoopMe有自己独有的家庭数据图谱(Household Graph),能联系到的用户数量是业内最多的。这让PurchaseLoop能覆盖的用户范围、处理的规模,为品牌带来高于行业基准五倍的绩效提升。
Adam:AMP是我们推出的跨平台用户定向与品牌衡量工具,用法很简单:客户可以自己设计问卷,根据问卷结果圈出特定人群;也能从LoopMe的数据库里挑数据,组合出想要的目标人群,这些人群数据包可以直接导到其他合作的DSP平台上用,比如,The Trade Desk、LiveRamp等。
广告主用它的时候,还能直接从问卷数据里圈出自己要的人群,再靠LoopMe的AI技术,找到更多和这些人相似的用户,把受众范围扩大,这些细分出来的人群,同样能在任何平台上直接投广告。另外,它还有专门的工具跟踪广告效果,追踪任何规模广告投放活动的品牌提升增量和转化率,实时看数据,随时调整优化。
Ivy:说到用户调研,现在大家对隐私越来越敏感,这些数据又怎么保证合规性?
Adam:关键是“隐私优先”的采集方式。我们的AMP平台用了专利的RISA算法,通过移动问卷收集用户反馈时,会自动生成一个和曝光组特征高度相似的对照组,又不会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这套系统完全符合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甚至比很多地区的法规要求更严格。
Ivy:用户愿意配合填写问卷吗?毕竟连刷广告都想跳过,更别说主动回答问题了。
Adam:秘诀在于“非侵入性设计”。我们的问卷通常只有3-5个问题,比如“你最近在30天内见过这个品牌的广告吗?”或者“你会考虑这个产品吗?”而且他们也有能力跳过调查,就像他们跳过应用广告一样。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做“激励调研”比如,给用户发红包换回答,因为那样的数据会失真。现在我们的问卷完成率稳定在3%-5%,和优质广告的点击率相当,这说明用户其实不排斥“有价值的互动”,只是反感被骚扰。
Ivy:现在互联网巨头也在推“品效合一”的平台,LoopMe作为专注品牌广告的公司,差异化到底在哪里?你们的竞争力是什么?
Adam: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品牌广告及其智能市场,LoopMe应该是第一批。
巨头的优势在于流量规模,但它们的模型更偏向“一刀切”——用一套算法服务所有行业的广告主。而LoopMe从成立起就专注于品牌广告,要知道品牌效果不仅仅是一种媒体策略,更是一种组织思维模式。LoopMe连接跨渠道从广告展示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解决用户注意力碎片化、绩效衡量链条不完整的问题。
举个数字,我们的品牌绩效回报率比行业基准平均高5倍。这不是说我们的流量更便宜,而是因为能精准找到对的人。
Adam:我们的净收入留存率超过120%,这意味着客户不仅会续约,每年的预算还会增加20%以上。我甚至不记得上一次失去客户是什么时候了,这话听起来夸张,但确实反映了行业的痛点——品牌广告主太需要“确定性”了,一旦找到能稳定产出效果的平台,很少会轻易更换。
Ivy:LoopMe的核心价值观是“Putting the consumer at the heart of every campaign”,一个非常以人为本的观念,这句话听起来很温情,但在实际操作中怎么落地?毕竟广告本质上是商业行为,难免会有“说服用户”的倾向。
Adam:这其实是个视角问题。如果把消费者当成“被说服的对象”,广告就会变成单向灌输;但如果把他们当成“合作伙伴”,就会关注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说到底,我们的技术要真能帮品牌创造价值,关键还得让消费者觉得有共鸣。
所以对我们的业务来说,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独特的消费主张)就在于:把消费者放在每一场营销活动的正中央。这一点,就依赖于我们那套有专利的AI技术来实现,它能实时捕捉消费者的情绪,还能随时调整优化,让广告更能触动用户,效果自然就上去了。
Ivy:最后聊聊AI时代的变革。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这些技术,会给品牌广告带来哪些根本性的改变?LoopMe又在做哪些准备?
Adam:AI不会取代品牌广告,但会彻底改变它的生产方式。以前一个广告campaign从创意制作到投放优化,可能需要很久,未来通过生成式AI,从生产到投放提效都会非常大。
但技术再先进,核心还是理解人。LoopMe从2012年成立就坚持“AI优先”,不是因为赶潮流,而是因为品牌广告的本质是与人沟通,而AI能帮我们把这种沟通做得更精准、更尊重、更有效。
Ivy:这可能就是未来品牌广告从“烧钱玄学”变成“确定性增长”的关键。 从收购Chartboost的布局,到PurchaseLoop的技术创新,再到对全球市场的洞察,我们能感受到LoopMe正在用一种很“实”的方式,破解品牌广告的效果难题。这对中国出海品牌来说,无疑是个重要的参考。
Adam:谢谢Ivy。也希望有更多中国品牌能通过技术创新,在全球市场建立真正的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