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设计师的时代到来,AI设计工具让普通人3秒生成专业海报;短视频平台3秒就可以生成“一只猫在月球跳舞的视频”,医疗影像诊断上,AI读片准确率超90%,三甲医院的“经验”下沉至县城……
而这背后是国产大模型的逆袭,2024年春节,DeepSeek、腾讯“混元”、阿里通义等为代表的国产模型实现了关键突破,性能接近ChatGPT-4,而模型训练成本下降了50%,让中小企业也用得起AI。
而伴随着开源模型将技术门槛降至历史低点,这场爆发不再是科技巨头的独角戏,任何拥有场景洞察力的中小开发者都能在AI生态中找到位置,正如互联网女王Mary Meeker所言:“2025年的AI已不再是子话题,而是驱动文明进程的独立引擎”。
AI在产业端的爆发在重塑产业形态,也催生了跨设备、跨场景的协同需求——当智能技术渗透至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打破终端壁垒、实现数据与服务的无缝流转便成为必然选择。
“AI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的方向就应该是跨终端、跨应用、跨生态的,这个能力也是我们现在正在致力于打造和打磨的。”腾讯公司副总裁林松涛指出。
这一变革浪潮中,PC与移动端的界限逐渐模糊,打造繁荣的跨端生态迫在眉睫。作为中国互联网代表,腾讯旗下的游戏、工具、社交、AI等多领域应用都已将PC视为核心战场之一,坚持多端覆盖,跨端并行。
从2022年起,应用宝积极布局跨端生态,打通PC、移动、车机等多终端场景,实现“一点接入,全网贯通”的智能分发模式。林松涛表示,跨端生态的核心是“开放共赢”,“未来的竞争不是单一终端的技术比拼,而是生态协同能力的较量。”
目前应用宝这一战略布局正在PC端率先取得突破。作为用户生产力场景的核心入口,PC设备凭借其大屏交互和高效操作优势,正成为AI应用落地的重要试验场。林松涛在会上表示:“PC 端已成为 AI 应用爆发的重要阵地”。
近期,腾讯应用宝在其跨端生态大会上宣布,目前,应用宝PC端的APP数量已经同比增长100倍至5.2万个,PC日活跃用户规模破千万。值得关注的是,PC端用户展现出更高的商业价值——数据显示,PC小游戏的用户时长是移动端的3倍,付费率翻倍,而广告成本却更低,这为开发者提供了全新的增长机会。
这并非偶然。早在2023年,应用宝就前瞻性地布局PC端,推出应用宝电脑版。通过深度优化跨端引擎技术,应用宝成功解决了移动应用在PC端的适配难题,为用户提供了真正无缝的跨端体验。
林松涛特别强调:我们不仅实现了应用的跨端运行,更重要的是保持了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市场数据进一步佐证了PC端在AI时代的重要性。据最新统计数据,全球 AI 应用在 PC 场景中高达 58%,在移动端上仅占 38%。与此同时,头部 AI 应用在PC 端的活跃用户占比达40%,日均使用时长比移动端高出72%。
在游戏领域,跨端趋势同样显著。今年腾讯游戏发布的46款新游中,端游及端手互通的游戏占比达70%,而在两到三年前,这个数字一年内不超过五款。
林松涛分析认为:“《黑神话:悟空》的爆火不是偶然,它反映了中国游戏用户在审美和体验需求上的全面提升。”玩家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休闲游戏,而是追求更高品质的游戏体验,这种需求变化正在推动游戏产业重回PC端。
“游戏重回PC端是一个缓慢变化的趋势。现在中国游戏玩家不再满足于只是简单的玩一些游戏,他们对游戏的诉求、理念、追求是越来越提升的,这些东西是潜移默化,慢慢发展的。”林松涛阐述。
这些年,在AI PC的带动下,PC市场的整体复苏也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PC出货量达2.53亿台,同比增长2.6%;2024年一季度继续增长6.7%至6140万台。更值得注意的是,6000元以上的中高端PC销量预计将在今年超过总量的一半,这表明用户对高性能PC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
林松涛认为,“PC销量最近几年以来都呈现连续增长的趋势,更值得关注的是,6000元以上的中高端PC的PG电子文化有限公司销量在今年预计会超过一半,这让我们看到PC市场不断蓬勃发展的同时,它成为了更多高价值用户的聚集地,也让我们对PC市场的整个增长前景和商业潜力更有信心。”
“PC市场的复苏不是简单的周期性波动,而是用户需求升级和技术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在AI时代,PC将重新定义其价值定位,成为连接各类智能终端的关键节点。”林松涛分析总结。
在AI重构应用生态的今天,回望两年前应用宝布局PC端的决策,其前瞻性已得到验证。
如果将时间拨回2021年,应用宝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手机厂商纷纷自建应用商店“蚕食”市场份额,移动端流量增长见顶,作为老牌第三方安卓分发平台,应用宝亟需寻找新的增长突破口。
当时的数据显示了一个有趣的市场反差:PC用户人均仅安装26个应用,远低于移动端的68个。应用宝跨端产品和研发负责人蔡建涛敏锐地察觉到,这并非PC用户需求不足,而是内容生态建设滞后的结果。
对于2012年就上线年移动互联网一直是主战场,移动端到PC端的跨端是否有助于其打破困局?
然而,当团队提出用PC玩手机的跨端构想时,质疑声接踵而至。最尖锐的批评认为这是在开历史倒车。技术层面的挑战更为现实:需要实现ARM到X86指令集的转换,这对团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
“在手游模拟器上,我们有七八年的技术积累。但如果从游戏拓展到了全品类应用,单靠我们自己做,需要的时间会很长。”应用宝虚拟化引擎组组长周锐在接受腾讯内部访谈时表示。彼时团队规模不大,硬件技术是个不小的难题。因此,团队开始寻找外部合作伙伴。
2022年年中,英特尔前来商谈IBT技术的授权问题。周锐回忆:“最开始只是谈费用的问题,谈判进度就出现了停滞。”
“忽然一个想法蹦了出来,是否可以基于授权更进一步?英特尔帮助应用宝解决硬件层级的技术难题,做更深度的能力定制;应用宝则通过应用宝电脑版这一项目,帮助英特尔推动IBT技术的国内授权,提高行业竞争力。”周锐阐述。
经过一年时间的密集研发,2023年腾讯应用宝电脑版正式面世。通过英特尔Bridge(IBT)和Celadon两大底层技术,应用宝电脑版成功打破了x86与ARM架构之间的壁垒,实现了PC与移动端的无缝融合。这一创新不仅支持应用分屏功能,还能调用PC摄像头、麦克风和位置定位等硬件资源,同时支持多任务和多窗口运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这是中国市场上首次有大型公司以非“模拟”方式,推动PC对安卓软件的原生兼容方案。
当然,对应用宝团队来说,每一个在应用宝分发的手机应用,都要去考虑在PC上的交互体验如何做得更好,此外,PC场景下存在黑灰产利用虚拟机批量刷数据的漏洞,能否找到合适的商业化路径,吸引更多方共建PC生态,也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
如果说与英特尔的合作是第一次转折点,与微软Microsoft Store的战略合作就是第二次。
2025年3月17日,微软应用商店腾讯应用宝专区(Tencent MyApp Hub)在Windows端全面上线。这是微软在国内首次给第三方开放系统级的入口和资源组件,颠覆了原来下载需要历经:安装下载器-安装市场-安装apk-打开应用的过程,缩短了转化链路,为移动应用和游戏开发者提供了全新的 PC 端分发渠道。
大会现场,微软应用商店副总裁Giorgio Sardo通过视频带来新的合作进展:“腾讯应用宝现已全面登陆 Windows 10和Windows 11系统。用户对内容的参与度迅速增长。我们为用户提供了更快速、更安全的体验,让大家更便捷地发现内容。”。目前,微软应用商店腾讯应用宝专区已经全量发布,首批精选1000余款移动应用,覆盖办公、娱乐、教育等场景。
对应用宝来说,技术突破只是此次“再创业”的第一步。当应用宝团队攻克跨端技术难关后,一个更复杂的挑战摆在面前——如何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商业化道路同样充满荆棘。
初期产品体量小,对应用宝的团队来说,磕中部CP合作非常不易;且如何打通商业侧也是一个大难题。
PC端缺乏可靠的设备识别标准,黑灰产利用虚拟机刷量的风险让开发者望而却步。应用宝团队创造性地联合信通院及产业链各方,共同制定了《PC上安卓虚拟终端设备标识规范》,通过统一的设备ID方案解决了这一行业痛点。
林松涛表示,变现能力是应用宝的优势,这是市面上很多做安卓模拟器公司没有的能力。腾讯应用宝和腾讯广告团队做跨端独立画像的对应和整个投放链路的打通,有大量繁杂的工作投入,这不是别人能简单复制的。
在移动互联网向跨端融合演进的关键节点,腾讯应用宝正通过移动反哺PC的战略路径,构建面向未来的数字生态。
应用宝与Microsoft Store的深度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自去年5月宣布合作以来,双方已完成技术对接和生态整合,今年3月腾讯应用宝专区在Windows端全面上线。这种移动原生内容+PC性能优势的组合,创造了1+12的用户价值。
林松涛强调:“我们不是在简单移植应用,而是在重构服务形态。”目前,应用宝电脑版已实现5.2万移动应用的原生级兼容,较之2024年提升了百倍。
而应用宝的跨端能力建立在与芯片巨头的战略合作之上:与英特尔共建AI PC开放生态,利用OpenVINO等框架优化性能;联合高通完成数百款应用在骁龙X系列AI PC的专项适配通过微软Hyper-V虚拟化技术实现系统级整合;这种“芯片-系统-应用”的全栈协同,使应用宝的跨端延迟降低至5‰,达到移动端体验水平。
“APP分发本身的需求是始终存在的,但它的形态是发生变化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不断地演进和推演这些形态的变化,去适应更前沿的用户需求。”林松涛说,这是我们现在致力于做的,同时我们未来几年一直要跟随市场的变化,不断地去适配用户的需求。
对于接下来生态建设的重点,蔡建涛表示,目前应用宝电脑版的移动应用覆盖已经做得相对比较完整了,接下来,第一会把头部的端游或者传统Native的用户进一步覆盖,第二会覆盖更多Agent,包括腾讯元器等腾讯系Agent产品。
与此同时,他强调:“我们希望我们不仅是简单的搬运工,而是能够驱动整个行业,围绕用户需求、用户场景、设备属性、PC的特质,去定制出好用的内容。”
应用宝的这一转型不仅重塑了应用分发模式,更开创了AI时代服务连接的新范式。
腾讯应用宝基于PC跨端场景推出侧边栏AI助手,为应用、游戏在玩场景定制AI工具服务,如阅读需要总结,学习需要视频转写、游戏需要攻略等需求,用户通过侧边栏AI工具即可实现,无需在不同应用之间进行切换。
在AI探索上,腾讯应用宝未来还将上线小宝AI创意工坊,支持调用APK、EXE、网页、智能体、大模型等形态的AI能力,用户可将AI创意编排为可执行的工作流,降低创作者使用AI工具的门槛。
蔡建涛表示,这一尝试本质是把大家遇到的问题场景化,腾讯应用宝能够通过AI的技术智能化的拆解成一个工作流,然后通过智能化的编排技术,把这些工作编排起来,自动化地执行,去填补碎片化的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除了围绕用户需求不断丰富PC移动跨端生态,应用宝还在探索更多的终端场景。
应用宝和影目科技共建智能眼镜场景,其旗舰产品INMO AIR3将全面接入腾讯应用宝平台;和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建设智能车机,为广大的车载用户提供海量应用。除了国内合作,应用宝还将联合韩国最大的第三方应用商店ONEStore,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在这场生PG电子文化有限公司态重构中,应用宝展现出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产业趋势的把握。当AI与跨端融合催生新的服务范式时,应用宝正在构建的,是一个打破硬件边界、智能连接人与服务的下一代生态体系。
正如林松涛所言: “未来跨端的趋势就是大融合。但手机依然是中心,只是它和PC、智能汽车互通需求会越来越强烈,而这些地方就是应用宝跨端的机会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