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高等法院陪审团裁定,谷歌公司未经用户许可滥用安卓系统的手机数据,须向加州的安卓手机用户支付超过3.14亿美元(约22亿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这一案件自2019年8月打响,原告由3名加州居民代表1400万名加州安卓用户,以集体诉讼状告谷歌侵权。
原告在此次起诉书中表示,谷歌未经用户同意盗用安卓手机移动网络,即便安卓手机处于锁定和关机状态,谷歌仍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收发消息,发送定向广告,并且设法让手机预下载广告。
原告认为,这些预下载广告可以作为报酬,为谷歌带来每年超过2000亿美元的广告收入。用户对此毫不知情,还需要为产生的移动网络流量费用买单。
谷歌在2005年收购安卓,东北证券研报显示,2016 年至今,安卓系统在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占率持续位居70%以上。而谷歌握有安卓操作系统的大体控制权,负责安卓系统的核心代码、技术标准和商业化应用,市面上包括小米、vivo、OPPO等在内的绝大多数安卓手机品牌都与谷歌签订协议。自2014年起,海外安卓设备通常会预装谷歌商店等应用程序。
从法律角度看,在该案今年5月的庭审中,法官Charles Adams认为目前没有法律明文界定移动网络是否属于财产,但他同时提及去年的一则谷歌侵权案——该案判决谷歌对于用户手机移动网络的使用构成“非法挪用”。
本案陪审团最终同意了原告的观点,即用户“为谷歌利益而承担了强制性和不可避免的负担”。
对此,谷歌在声明中表示将提出上诉。谷歌表示该判决“误解了安卓设备的安全性、性能表现和可靠性”,主张没有任何安卓用户在数据输送的过程中收到损害,并且用户已同意过谷歌的相关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
除此案外,另有一项类似的集体诉讼正在美国加州北区联邦地方法院审理。原告牵头其他49个州的安卓用户,索赔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该诉讼预计将于明年4月正式开庭。
值得一提的是,此案原告证明了通过苹果iOS 设备被动传输的信息要少得多,运行 iOS 系统的手机让用户可以更好地控制此类活动。
原告使用搭载安卓系统的三星 Galaxy S7新机进行测试,并发现当设备处于闲置(关闭所有应用程序、未经触PG·电子碰、静止不动)状态的24小时内,该设备与谷歌之间传输信息 389 次。设备PG·电子每天收发 8.88 MB的数据,其中94%发生在谷歌。
相较之下,一台闲置状态下的 iPhone 设备,其预装的 Safari 浏览器几乎没有向谷歌传输任何信息。与此同时, iPhone 设备向公司传输的信息仅为安卓设备向谷歌传输信息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