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之前从多个角度研究过Google,但更多都是基于不同书籍,却忘记了最一手的资料——创始人股东信(最显而易见的往往也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和巴菲特、Bezos等类似,Google创始人Larry和Sergey从IPO开始(到2018年他们卸任为止)就轮流按年度给股东写信,介绍公司愿景以及当前业务发展情况,是我们综合审视Google这家公司不可或缺的一手资料,原文可以在Google IR网站下载。
娱乐和有用,文字和视频。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面有一个大判断,当信息属于稀缺商品时候,信息承载场景主要是有用。比如,文字最开始更多用于官方记录历史,而早年发电报,打电话肯定也是聚焦实质有用的信息。这时候人和信息的关系是理解,因为你需要理解这些信息,才能将其用在实处。波兹曼说“媒介即隐喻”,也就说媒介不是中性的,其背后隐含倾向性。由于文字几乎是人类凭空发明的,而其过去几千年历史大多数时候承载都是有用场景,所以铅字文化媒介隐喻就是有用。另一方面,当技术开发发展,信息开始爆炸,信息传输和接收成本开始极具降低的时候,信息最主要承载场景就变成了娱乐,人和信息的关系就从理解降级为知道。这部分媒介典型代表就是电视,所以视频的媒介隐喻就是娱乐。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基于文字的媒介更有利于聚焦有用的场景,而基于视频的媒介则更擅长聚焦娱乐场景。从大趋势角度,娱乐场景更符合人类天性,只有面临问题人们才会被迫寻找解决方案,因此娱乐在信息承载场景中份额越来越高。如今,你几乎很难找到完全类似图书那样严肃有用的互联网媒介,即使标榜有用的互联网产品也同样拥有极高娱乐属性(比如小红书)。然而,有用类场景则自文字发明以来几千年就存在,依然是人类和信息重要且不可或缺,且商业化价值很高的互动场景(很多时候直接和交易挂钩)。反过来推论,坚持有用属性的平台必要条件之一可能就是基于文字媒介(比如Google搜索),相反,基于视频的媒介娱乐属性过强,很难在有用维度做到极致。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说的视频化趋势本质上说的可能是娱乐化趋势,其份额占比必然升高,但是视频可能不是新时代文字,新时代的文字还是文字,文字依然有强烈有用内涵和心智。这也和当下大语言模型趋势可以说得通。当然,以上的探讨偏定性,并没有仔细去界定什么是娱乐,什么是有用,但是大家应该可以意会。
Google定位就是有用。Google搜索天然就是基于文字(在中国类似的还有小红书),其公司愿景也是组织全球的信息,让Google产品赋能每一位用户,其背后对于信息的定义,大概率就是有用的信息。从传统营销理念来看,如果说Google品牌定位,大概率就是有用,这是Google搜索的定位,也是Google这家公司的定位,甚至连基于视频的Youtube,Google创始人们也多次强调其有用的价值面,其也是Google用户心智。反观国内互联网,其实没有一家在有用心智上做到Google如此极致的公司,百度显然在生态宽度和厚度上无法和Google相比(如果它的心智没有恶化到有害的话),抖音在娱乐上做到了极致显然很难在有用上也做到极致,微信PG·电子有一部分,比如公众号等,但是任然有限,这或许可以解释小红书的崛起,以及可能也预示着大语言模型类产品在中国有更大潜在空间。
建设更有用的Google;获取可信的、准确的信息;为每个人建设,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和隐私——2018年Pichai股东信前几大标题
持续增强内容丰富性,构建数据壁垒。搜索本身就是互联网内容不断丰富的结果——早在1992年全球只有26个网站,那时候一个列表list就可以涵盖所有内容,根本不需要搜索。到1998年互联网网页已经几百万个,搜索就变得关键。(2008年信)。而对于搜索,结果丰富性对搜索用户体验至关重要。截至2005年Google搜索能够覆盖其他搜索引擎3倍的内容,相比于第一版搜索,其覆盖内容超过1000倍。(2005年信)。Google搜索成立早期就内容丰富度做了很多工作,这里面尤其是非网页信息,比如地理位置(Google Map,Google earth),比如书籍(Google Book,Larry 和Sergey都出生于书香世家,截止2009年Google一共扫描了1200万本书,约占全球书籍数量十分之一,2009年信 这个项目在2004-2010年创始人信中出现5年,可见其重视),比如新闻(Google News,号称扫描了过去200年的报纸),学术论文(Google Scholar)。这些丰富的内容在搜索时代使得Google搜索用户使用体验更好,而在如今AI时代则成为Google核心数据壁垒,比如空间数据对于未来生成式AI对于视频,3D生成中重要作用。
效果广告愿景也是有用的信息。除Google自身驱动丰富内容动作外,过去20年,互联网内容持续丰富也是事实,这实际上使得准确搜索难度持续提升,其核心就在于一方面搜索引擎要不断涵盖这些内容,另一方面则是搜索引擎需要懂这些内容,懂用户意图(用户搜索习惯也会因为内容丰富而不断变化,2013,2018年的信中都提到15%左右搜索需求是没见过的),搜索需要越来越聪明。搜索广告核心愿景也是有用,提供用户相关的信息,Google可以说是将效果广告时代推广和引领者。不过这个过程实现是逐步的,比如Larry Page在2007年信提到他尝试搜索天然游泳池(不常用搜索关键词),右边栏展示了8个条广告,只有2条是泳池相关的。坏消息是当时搜索广告做的还不够好,而坏消息是广告的有效性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能够直接承认自家业务不足,这种坦诚态度如今普遍赞歌的财报时代已经不多见了。2009年信中提到,搜索广告是我们的收入主要来源,我们认为搜索广告和搜索结果一样,都是给用户提供信息。用户已经可以看到图片+商品价格商品直接转化的广告,商家可以直接按CPS销量模型付费,只有用户下单后才付费。如今,Google商品货架SKU已经达到500亿(当然Google没有库存,只是管理货架),其背后是15年用户直接用Google交易的习惯(心智+基础设施)。同样是2009年,广告主开始可以基于用户兴趣标签投放广告。内容-分发-商业化构成了搜索引擎成长的飞轮,用户越多搜索体验变得越好,使得竞争对手无法撼动Google,如今Google年度搜索次数超过5万亿次。
生产力工具。Google的有用定位不仅限于Google,还有各种各样的生产力工具。这些工具后来成为云计算的核心产品矩阵。2006年信提到Google App全家桶,其中有类似Word的Gmail,Docs,Spread Sheets,Page Creator(网页制作)等,当年还提到了ASU(Arizona State)用Google应用全家桶,可见大学是这部分生产力工具早期普及重要推广市场。Google全家桶都是Web-based的应用,典型代表是Gmail,在当年邮箱存储空间普遍只有1-2MB的时代,Gmail提供了免费的1GB“巨大”存储空间,这带来行业剧变(背后是Google数据中心技术飞跃)。Web-based应用也是一种软件新的范式,其本质上开启了Saas软件时代,所有数据都存放在数据中心,不用担心电脑死机所有工作都消失。基于这个前瞻判断,Google还推出了Chrome OS,他们发现笔记本电脑用户基本只用浏览器一个应用,为何不基于这个浏览器打造一个OS呢?(2009年信,第一性原理思考)。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Chrome浏览器横空出世,Goog发现当时浏览器速度慢,不稳定,且很难离线年Google推出了Chrome,其创新性将每个网页放进独立的沙盒,这样单个网页崩溃不会拖垮整个浏览器。并且开发了更快的JavaScript V9引擎。(2008年信)Chrome的成长速度惊人,现如今Google CEO Pichai就是凭借Chrome成功崛起的。
移动互联网和AI是继互联网本身之后两大行业范式改变,我们从信中看看Google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趋势的。
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重点提及。2006年信提到移动将成为“第一屏幕”,将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入口。并且提到移动搜索广告效果超预期。2007年信中提到安卓将成为公司移动平台(安卓是2005年Google收购),安卓就像一台电脑,其很开放(开源),可以运行任何应用,其目标是用户使用体验好于使用电脑,当时安卓还刚刚开始普及。2008年信中提到在日本三分之一的搜索流量来自移动,其认为是领先指标。并且提到当时安卓已经有1000款应用。2010年信中专门有一章节标题是Power in Every Pocket,显然此时移动互联网趋势已经很清晰了,其提到Youtube观看流量10%已经在手机端,安卓设备每天激活量是30万。Google地图的移动端MAU已经达到1.5亿(最适配移动应用了)。从2006年到2010年每年股东信都将移动作为重点章节陈述,可见创始人对于移动驱动重视程度。另一方面,Google通过收购安卓也顺利抢到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场券,可见其战略布局思路同样极具前瞻性。和百度似乎不同,Google基于有用信息获取的定位,其兼具深度(搜索内容互通性)和广度(地图、Youtube,安卓、浏览器、Goog全家桶应用等)的布局使得移动互联网帮助其变得更强,而不是成为削弱因素。
关于AI,从大数据到大算力。AI首次作为一个单独章节出现是在2008年信中,当时其实还是AlexNet,ImageNet出现之前的时代。信中提到过去10年基于Google数据中心大发展显著提升了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包括全球网页、图书、视频等。这使得曾经看似不可能的AI变得可能。Sergey提到了Google翻译的AI应用案例,并且提到Google利用大数据预测流感暴发的趋势等案例。此处可见其相信大数据可以带来大智能的底层逻辑。2013年信中提到在正确时间为用户提供正确的信息本质上需要理解用户,理解信息,这里提到Google基于数据做信息推荐的一些产品。2015年信中,这也是Pichai就任Google CEO后第一封信,其明确提到将Google第一战略从Mobile first变成AI First,信中专门有一个章节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并且提到AI是Google长期投资方向,提到当时DeepMind的AlphaGo战胜李世石事件。2017年信中,提到算力惊人进化速度,Google第一年创立使用奔腾2的CPU每秒浮点运算是1亿次,而17年GPU则可以达到20万亿次,进步了20万倍。而Google的TPU甚至可以达到180万亿次(他顺便还提到了量子计算)。其提到算力革命背后三大驱动力:1.摩尔定律;2.游戏、挖矿等需求;3.最重要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需求,可见当时AI大势一定。现在看来,大数据、大算力,这些就是AI的Scaling Law的基本框架,还缺个大模型算法(Transformer还没提出)。
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平权。2012年信中提到技术进步可能会带来积极或者消极影响,但是整体来看我们相信技术进步会让世界变得更好。和巴菲特离技术远一点投资理念不同(这里有个矛盾,如何抓住机会?答案是离技术近一点。而如何避免犯错?答案可能是离技术远一点。芒格有言,人生成功秘诀是不犯不可挽回错误,比如吸毒),Google成功得益于创始人及公司始终站在技术发展最前沿。而其背后原动力则是技术乐观主义(科幻小说忠实观众),其一是相信技术发展可以改变世界,其二是大体认为这种改变是积极的。当然,马斯克传记中提到他和Larry Page的争论:前者认为AI崛起会动摇人类根基,而后者认为如果真是这样那说明人类不配。从这里看,Larry Page有一个中性视角,更像《道德经》里面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天爷是中性的,管你是人类还是AI呢)。此外,信中也多次提到技术平权思维,Google组织全球信息让每个用户都能够最便捷获取最丰富信息,这本质上就是技术平权。包括Ad Sense赋能内容创作者(广告联盟),2008年信中提到Ad Sense分成金额达到50亿美元。2010年信提到提升到60亿美元。
Google不是一家传统公司,我们也从未想做成那样的公司——2004年IPO股东信这封2004年IPO之前的信,展现Google创始人坚定的长期视角。比如Google的双重股权结构,创始人拥有股份一股拥有10股投票权,以确保Google可以持续坚持长期思维(始终保持创始人模式)。2011年信中进一步提到Google将发行没有投票权的C股,任何A和B的股东将自动收到一股C股,其实际效果是拆股,但是拆股后,原有投票权占比不变。为了防止三位创始人渔翁得利,其特别设定了Stapling条款,即如果三位创始人想出售C股股权,其必须卖出同等数量B股(特殊投票权)或者转成A股(普通投票权),核心目的是组织创始人躺赢,将其经济利益和公司长期发展进一步绑定。2004年IPO信中还提到我们无法按季度预测业绩波动,因此无法给盈利预测指引,Google到现在也很少给予业绩指引。
70/20/10。聚焦长期也不是完全不顾短期,随着Google业务发展,长期往往代表布局一些新业务,而短期则往往代表主业发展。Google的答案是70/20/10。2004年信中提到,70%工作将聚焦搜索主业,20%聚焦临近应用比如Gmail等,10%聚焦长期创新(安卓早期就是10%的创新项目)。2007年信中提到公司三分之一团队聚焦搜索,三分之一团队聚焦广告,也大体延续类似布局思路。只不过前一种有点类似同一个人时间安排,而后者则聚焦整体人员职能分布了。
Alphabet。2009年信中提到很多科技领域发展缓慢核心是关注度不够,比如清洁能源如今投入是几年前的100倍,主要就是有了更多关注度。Google长期投资&寻找技术突破思路就是寻找当下技术发展缓慢,但是Google如果聚焦投入,能够显著加快进程的方向。2015年Google重组为Alphabet,Larry和Sergey改任集团董事长,专注于新业务。而Pichai就任Google CEO,负责Google核心业务。其背后思路可能借鉴了《创新者窘境》,由于此时Google主业已经十分庞大,新业务相对来说则规模小很多,处于同样组织架构用同样价值观来看,新业务吸引力是显著更小的。另一方面,新业务有单独组织架构,则能够摆脱这种组织阻力,而创始人聚焦Otherbets更是显示对新业务投资信心。2016年信中,Larry盘点了一下Otherbets,这些包括自动驾驶Waymo,生命科学的Verily Life和Calico,智能家居Nest,通信基础设施GoogleFiber,Google两大投资部门CapitalG和GV,无人机配送Wing。现如今看这些项目发展如何?我让DeepSeek整理一下这些项目进展,整体来看Waymo算不错的,Nest已经基本失败,AI制药有一定进展,其他项目目前看仍然不确定,可见创新不确定性很强。
创始人模式为何重要?穿越企业生命周期,除了创业时代(Always Day1),几乎所有人利益都和公司一致外,长期来看,唯有创始人的利益和公司的长期利益(当然也是股东的长期利益)可以做到高度一致,其他人的利益或许和公司利益都很难一致,甚至会相反(Day 2)。比如职业经理人完全可以牺牲长期,做好短期从而获得短期股价上涨,从而做高自己收益。比如公司中层为了培育自己势力,完全可以扩大本来就冗余的团队,增加公司内耗,降低公司效率等等。
抛开这些信的内容,我们只看篇幅(如下图),2010年之前每年信基本都在10页左右,而2012年之后Larry和Sergey的信(他们每年轮流写)基本上都是2-4页。2015年Pichai加入后有个高峰,但是Larry和Sergey依然篇幅很短。这里面一方面可能体现了态度,从最开始的兢兢业业到后面可能就会略显潦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创始人对具体业务参与度,2015年Alphabet成立后两位创始人主要聚焦新业务,主业参与不多。自己没有那么多亲身经历,自然就没有那么多可以写的了。而2018年两位卸任后,Pichai干脆也不接这个锅了,股东信就此停止了,其是否意味着Google已经告别了创始人模式,进入职业经理人模式?大模型和OpenAI崛起给Google带来了危机感,Sergey开始回归公司,参与模型训练和规划(并不直接管理),显示了Google创始人文化一种回归,这或许是市场忽视的一个维度。Sergey会不会明年恢复写股东信?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爱尔兰数据保护机构将对TikTok进行调查,外交部:希望欧方为各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对话“男友驾车出事致截瘫”双方:女生称被花束、视频等争议网暴到崩溃,男方称愿接受判决担责
在珠海市公安局局长、市委政法委书记等职上,张强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
“孙老师”刚被抓,“彭老师”又来了!7-16万就能进名校?当心升学季“择校骗局”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粉色换紫色,苹果 iPhone 17/17 Air 共 9 款配色曝光